5月31日訊 在6月6日中泰戰即將打響之際,《足球報》發文建議中國足球的各界都需要一點“鬆弛感”。
“鬆弛感”這個梗,最近在足球圈幾乎被玩壞了。也許有人認為,大賽前所有的不嚴肅、不認真以及過於放鬆,都是不可取的。但事實上,對於團隊以及個體來說,如果把太多的精力都放在抗壓上,無疑是一種自損戰力的表現。所以,戰泰國前,大家都需要一點“鬆弛感”。
國足在沈陽的訓練課,不管伊萬怎麽調節氣氛,隊員們多少還是有些放不開,每逢采訪,必談解壓;業餘時間,茶餘飯後,既不下樓遛彎兒,也少有串門聊天,基本都是老老實實呆在房間裏。那麽,國腳們壓力何在?何來?除了自身的調節能力有待提升,外部“環境”的高壓同樣不容忽視。
對球員在比賽中糟糕表現的或理性或感性的批評指責,對球員采訪中一言一行的過分解讀,加之無良自媒體搬弄是非的謠言不斷……各式各樣的聲音編織在一起,且不論球迷們是否有能力分辨真相對錯,甚至球員自己也可能深陷其中不分場合的與球迷“對線”。一旦被罵,可能會連帶祖宗八輩,不舒服是人之常情,但這種謾罵和回懟的方式本身,非但無法解決問題,甚至是在製造更大的矛盾。
既然還愛中國足球,還對中國足球有想法,不如“暫且放下”怒氣——對球員,給與更大的寬容,哪怕掌聲稀稀落落,但總是一種鼓勵。至少在戰鬥即將打響時,給國腳們更寬鬆的環境,這一點,應該不難做到吧。